吉他技研:1955 Gibson Les Paul Special

說起來,筆者本身不是一個 Gibson 狂熱粉絲

從一開始的文章主題就可以看的出來,不過其實這輩子也是有過幾把愛不釋手的 Les Paul ,不過怎奈就是沒緣分跟動力一直留在身邊。 但說起來近些年要我收一把 Les Paul 我應該會豪不猶豫地去選擇一把 Special ….。

在 Fender 研究系列後,其實這七年間(哇靠,七年了),一直有人要我寫 Gibson 的東西…

其實 Gibson 相關的書籍我是有不少(而且不只 Les Paul),但近些年一直有許多資訊及驗證不斷地推翻,就像我也推翻不少中文區 Fender 的歷史資料,在數年前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全球知名的 Gibson 翹楚 Guitar Shop Taiwan 的 Mason 後,更是讓我更了解到 Gibson 的文章我是做不來的,發現許多他分享的內容已經是將我腦中已知更細節化,抑或是以更多事實去證實了一些歷史上的東西以及謬誤。 若未來有可能是會想請他來寫與分享,但他真的太忙了,也不好意思這樣做;但這次還是請到了他手中的一把琴來讓我簡單的檢測後撰文(有沒有突然發現”檢測”兩個字在中文的使用難度…),在此再次謝謝他的大方與信任。

以下三張翻攝自 2002 年出版的書籍《50 Years of the Gibson Les Paull: Half a Century of the Greatest Electric Guitars》

其實回想起每次與新玩家分享 Gibson Les Paul 的歷史時,很多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 Les Paul 的 P90 是其他版本, 就好像碰到名字上有 62 的 Strat 就一定是 American Vintage 一樣,但其實沒那麼複雜。為了後面的內容能有效率的前進,我們先在此從頭認識一次 Gibson Les Paul : 1952 年時,一切都是 0 ,當時 Gibson 就是推出了這麼一款吉他,名為 Gibson Les Paul Model ,這個時候 Les Paul 不但是個小有名氣的吉他手、電視明星也是個前衛的全才音樂創作者,同時也是 Gibson Les Paul 的發明者,可以說當年的主打廣告(上圖右上)用他真的是實至名歸 。

到了 1954 年 ,當年的 Gibson 總裁 Ted McCarty 受到雪弗蘭及福特汽車的啟發,覺得勢必要推出一款更高階的以及更親民的版本來迎合市場,於是第一版的 Les Paul Custom 以及 Les Paul Junior 就誕生了。當年三款的訂價由高至低分別是:Les Paul Model Custom 325美金、Les Paul Model 225美金、Les Paul Model Junior  99.5美金,其中 Custom 等級為全桃花心木琴身配上黑檀木指板製作,這點雖然是 Paul 本人的最愛但 Paul 仍覺得怎麼會與標準等級(Gold Top 是有楓木 Top 的)搞反…,不過帶楓木 Top 的 Custom 一直到 1968 年才登場就是了。

而售價不到一百美金的 Junior 則是瞄準入門以及工人階級,這個定價策略相信也是1951出現的 Esquire、Telecaster 影響,個別售價為 139.5 美金以及 189.5 美金。雖然以筆者的角度來看,成本較低的 Fender 明顯佔了優勢,不過時至今日,不論是哪一把,在 Reverb 上的行情都相當可觀。

另外同為 1954 年,  Les Paul 與他愛妻 Mary Ford 的 Les Paul and Mary  Show 大火,遂又順勢推出五分鐘單元劇 Les Paul and Mary at Home ,並且得到李斯德林(對,就是漱口水的那個)的贊助,而 Gibson 也順勢地推出 Les Paul TV model;TV Model 在當時並不是指黃色的 Junior ,而是有著 Limed Mahogany 色的 3/4 Junior ,有效弦長僅 22.75″ ,而直到 1956 年改回標準 24.75″ 長度後, TV Model 這個名稱也仍持續維持著。

網路上能早到的最早 Gibson 型錄,1958年。 仔細發現內容多為後世定義的 1957 年產品線。

1955 年, Gibson 基於 Junior 的基礎推出了 Special ,而顏色一開始僅提供了原木色,但隨後追加了與 TV Model同色,這個被後人稱為 TV Yellow 的 Limed Mahogany 色,當時的售價為 169,對比前面提到的 Telecaster 售價 (189.5),可以看出其定價考量。 而同時這也是本文的主角啦! 關於其他的研究,就看看未來囉…。

琴身

P1300730
P1300731
P1300741
P1300732
P1300730 P1300731 P1300741 P1300732

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知道 Les Paul Special 型號時,不懂事的以為這是哪一款仿品; 或許大概是華美的 Les Paul 的印象在心中太深植了,以至於面對平面的琴身、一塊突兀護板、兩顆塑膠拾音器的組合,很難想像這會是一把 Les Paul ,更難想像他是一把 Gibson 製品。

不過隨著年紀吧,還有見的琴多了,反而開始喜歡起了素素的、簡單的吉他,像是 Kramer Baretta 啊、 Gibson Les Paul Junior 啊、 Fender Esquire 啊….以及如果真的非要有前段,那他一定是要 P90 ,也就是 Les Paul Special 了。 原因無他,不需要特別的照顧一回事,簡單大方反而顯得耐看務實,而且往往購入價格也不會太貴…。

而隨著時間,  這個現在被稱呼為 TV Yellow 的 Limed Mahogany 色的變化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地方,別於許多色系是褪去,一些顏色是往白的發展, Limed Mahogany 色是變深、變得有層次,在常接觸的地方甚至形成的暗色的痕跡,而非常見的淺色、褪色痕。

而對比起現今復刻的 TV Yellow 則就明顯的稍為不同, 這個背後的故事筆者看到非常多樣的版本,甚至 TV Yellow 這個名字就是來自一款電視的顏色的故事都有…。

琴頸

P1300748
P1300734
P1300747
P1300740
P1300746
P1300745
P1300748 P1300734 P1300747 P1300740 P1300746 P1300745

在當時不論是甚麼等級,指板的玫瑰木都一律是巴西玫瑰木。 這點我想也是這個年代的吉他身價如此水漲船高的另一個根基。另外 Special 相對於作為基底型號的 Junior 在 Neck 部分還是有不同: 帶了跟高階版本一樣的包邊,製作方式也一樣,具有 Nib ( 即 Fretend 包邊),以及琴頭字樣 Les Paul Junior 琴頭字樣為 Les Paul Junior 而 Les Paul Special 為 Les Paul Special ,另外兩款較高階的型號為寫 Les Paul Model以及一顆大鑽石。

這款琴一個會引人問題的應該是弦鈕, Kluson 這款三排一組的弦鈕歷史上名為 301-V,現今的 SKU 為 KD-3P-NPDR,屬於 Kluson Deluxe 的一員。 本案主角這套弦鈕才剛換新過,因為前不久才因如上圖那樣的狀況(其實比上圖更嚴重許多),塑膠經過七十餘年的收縮把自己縮碎了,結果在一次調整中 Tuning Peg 被轉碎了,筆者也還記得那位朋友超級小心結果還是碎掉的表情…。

這款弦鈕很特別的是點在於,若你是 Gibson USA 款想要安裝的話需要動點小手術,所以若非真的瘋狂到想要復刻這個細節(那…其實真的很多細節要大弄),其實可以不用考慮了。

那麼,我們來拆吧。

不過基於 Les Paul 拆卸琴頸屬於極大的工程以及這把琴的電路屬於文化級別,並不會拆卸下來,只會在本體上進行簡單的測量。

首先是拾音器的螺絲,我不確定是否有更換過,非常的新超級的新,新到我忘記測量規格,但沒意外基本上跟 Seymour Duncan Antiquity 的 P90 Set 螺絲一樣,只是我也沒測量就是了…。 另外有人問過 P90 這兩根螺絲如果不見了怎麼辦? 基本上最容易取得的、類似規格且通用的就是 Fender Jazz Bass 的拾音器螺絲囉!

拾音器(下面容我打 PU)的線非常一敗,稍微摸索了一下也沒有空間,於是只打算維持這個姿態拍幾張關於內槽的照片。

許多人對 Les Paul Special 有一個誤解是,以為他有正面的 Route (挖槽),不,其實他還是走 Body 挖好電路 Route 再貼 Top 的工法,並沒有比較簡單(隔壁棚表示:??)。另外這個槽是非常標準的 P90 槽,不是 P100 也不是後來的特種優化過的,所以整個拾音器是安穩的用屁股坐在階梯上,螺絲也只是單純的固定不起調高度的作用。

這兩張圖的邏輯是這樣的,先測量出拾音器帶磁柱但不含殼高度(也就是帶牙磁柱總長),然後直接垂直放到槽中階梯上,可以看到拾音器是直接高於琴身不少的,所以底部不需要泡棉、彈簧等材質往上推提,反而需要調整磁柱螺絲降低高度…,而底部的大凹槽就是磁柱可以移動的空間。 不過拍攝當下筆者一直怕拾音器拉扯,所以沒有全部細節測量。

喔對了,再次強調,照片上的測量只是我為了寫文時方便我安插照片的擺拍,並非測量當下拍照,數字是準確的但姿勢或是測量方向可能錯誤,因為我只有兩隻手,沒有第三隻手…,特別是商借來的樂器得之不易,若因為測量疏忽受傷我賠得起錢也賠不起信譽。

後段的結構也是一樣。 而透過前後段的對比可以發現,有別於現在很多廠製作號稱50年的 P90 喜歡裸露銅線,其實這兩棵都包得嚴嚴實實…,筆者在拆之前一直很疑惑也很緊張,疑惑的是玩過這麼多 P90 ,似乎記憶中只有 Antiquity 是包得緊緊的復古款;緊張的是,如果真的是甚麼都沒包,我會不會一個不小心就…。

這是這兩棵拾音器的輸出,微妙的前後配關係,看了一下能找到的近似年分賣場的輸出值,似乎偏差值有點大,不肯定是當年的製作工藝落差抑或是年代久遠造成的衰退。 同樣不能確定的還有磁鐵,也因為時代因素,無法確定 Alnico II 還是 Alnico III ,但也剛好藉由這次機會,筆者得到了一些素材吧。

講到電路,其實針對 Gibson Les Paul 真的是足夠再開一個章節分好幾篇寫研究報告了,只是難得這次是有真槍真貨在面前! 對,不是每把 50年代的 Gibson Les Paul 都一定有大黃蜂、黑美人這些電容,反之貫穿 Gibson 整個家族的電容大宗其實是 Luxe 近年開始復刻的 Grey Tiger 電容,本體就是一個蠟材質為主的電容就是了; 一直約到了 1956 或是 57 年「PIO 大黃蜂」才逐步替換掉了 Grey Tiger,不過 Paper-In-Oil 電容(PIO 大黃蜂) 與 Wax Paper 電容(Grey Tiger )的風味是截然不同的,對於玩膩 PIO 的玩家倒是不妨找一些蠟紙電容來玩玩。 其實光電容的部分真的講不完…我為什麼寫 「 PIO大黃蜂」而不寫「大黃蜂」呢? 因為或許許多人心中腦袋閃過去的那個大黃蜂形象其實是「麥拉大黃蜂」,是的,人類科學瘋狂前進的六零年代之於吉他電路就是…。

另外這把琴原始到 Switch 都還是原本的,最容易分辨的方式就是看如果兩條焊接點的那個地方朝上的話(也就是圖中右側朝上),螺絲頭在左邊為60年代後生產,在右邊則為50年代生產。 但老實說啦,這方法只限於鑑定等級、價值、狀態、焊接點都正常符合年代的琴,不然一些便宜的韓、中廠料其實也是有反過來的沒錯。

要不是現代手機拍攝能力進步,不然真的在不拆下來下真的不容易看出所以然。

鑑定這種琴最好的玩莫過於從電路著手:首先按照這個規則可以確定是 Centralab 製品,那麼第一行就是攸關製造時間的資訊了 ,前面看不清的三碼一定是134不用懷疑,這是製造商編碼,所以這一行是 134522 ,也就是 1955 年第 22 週製造的可變電阻,下面兩行則為批料號(或稱為訂單號?)BA211-1053 / 500K – C2,基本上去對照一下其他當年的正品 Gibson 只要都是這個料號就可以確定這琴有沒有經過維修、改裝。

不過當然,本篇的主角是貨真價實的 All Origianl ,只是藉此剛好做為電路料號的解說,不然平常真的沒甚麼機會。 另外這個規則至今仍通用,最明顯的就是 CTS 囉。

電路室的深度為 35.3 mm ,電路蓋的下陷為 3.7mm ,這樣約等於 39mm,而 Les Paul Special 的琴身厚度則為 45mm,也就是電料的軸長至少需要7mm以上。

而同時前面提到 Les Paul Special 為先 Route 後貼 Top 的加工方式,本來想拍接合點的,結果發現加工的刀痕更為明顯,然後仔細觀察後發現電路孔(穿 PU 與 Switch 線的孔)居然呈現圓形而非加工狀態(若為後貼合,則至少有一面呈現平面),而貼面則在第二道刀痕上方 2mm處,經過對比跟推敲,是先完成了琴身部分的 Route 後再貼合面板,接著由導線孔側垂直向內往後段拾音器鑽,也就是不鑽開以避免殘膠問題;而到底是與 Les Paul Custom/ Les Paul Modern 一起挖完電路室後,分開進行不同的加工方式(採用現代的挖一個乾淨的大方槽方式),抑或是另外兩款較高階甚至 Junior 都採用一樣的加工方式,就…只能看未來有沒有緣分了。

如果隔壁棚的護板的主要目的是將線路槽遮蔽美化,那麼 Special 以及 Junior 的護板就是徹底的為了美化而存在。 這個一直到前幾年 Gibson 黑暗期出了 Special Tribute DC 才想到將護板拿來走電路用…,只可惜一走就是走一大片,反而失去了 Les Paul Special DC 的原本風味。

護板厚度為 2.8mm

琴頸形狀就沒甚麼好說的,就是非常圓,基本上筆者對於那個年代的吉他認知也是這樣,然後隨著時間會越做越細越做越細,差不多到  1961 1962 年, Fender 跟 Gibson 都到達了最細的頂峰就又開始慢慢變粗回去…。

第一格厚度 23.1 mm ,對比之前測量的 70周年 Esquire 還是細了1mm ,若 Fender 規格為精確的(私心認為歷史上這個琴頸應該會更厚),那可以想見在當時 Fender 這款 Neck 有多麼驚人,可惜當時只是第一次開始寫這系列,沒想到要測量 Esquire 的第七格數據。到了第十二格兩者數據接近,而 Esquire 因為 Radius 為 7,.25″ 對比起 Les Paul Special 的12″ 有著較為高弧度的優勢,故手感上會有較小的錯覺,但同時在整備、調整上的難度也遠遠超過 Les Paul Special 。

其實在彈奏 1955 Les Paul Special 的時候,會感覺到其實很容易上手,我想很大的因素是整體的琴頸的規格與現代所熟悉的 Les Paul 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特別在寬度的部分不論這把或是 Esquire 都能在晚輩中看到這些前輩的規格數據, 42mm的nut寬度 vs 43mm的nut寬度,同樣差不多 51.6~51.9mm的12格過度帶,若拉回到那個時空,我想當時的人一定很不能理解怎麼會有很多吉他老師跟學生說:「Fender的琴頸比較細比較好彈」。

加映一個,我想好像沒甚麼人測過的,正年代的 Les Paul Special 頭寬,筆者手邊剛好 Gibson 都不在,有的人可以測測看囉。

另一個 Gibson 字樣的測量,這個比較難精確,特別是我不響靠在這把琴琴頭上測量跟拍照:第一張是琴頭的屁股頂點到 BS 中間連接平台的距離,以 S 的末端為中心點。 第二、三張則為寬、高,都是擺拍示意圖,其實我覺得尺寸與比例大約對了,接著只要放置的位置對了,就很像了,特別是後來的 THR9 開始,都頗有這種風味。

到了最後,就是重量的部分。 其實我個人最想測量的就是這個 Tailpiece,私心覺得它與 Saddle影響一把 Les Paul 的聲音巨大, 特別是 1955 Gibson Les Paul Special 是沒有 Saddle 的。  其身上搭載的是鋁製品 31 公克重。

而這把原本 Original 1955 Gibson Les Paul Special 在完整搭載包含裝弦的配置下,重量為 3.12公斤,這是 Mahogany Body / Neck+ Rosewood Fretboard 的數據!

另外,本文沒有提供 Fret 的規格,主因是去年我才…把他的 Fret 換了。當時在研究要換甚麼規格的 Fret 時可以說是把我搞死,結果找到一篇很棒的文,但一直遲遲沒去信問看看能不能做翻譯:

During the early 1950s, Gibson was also using Vintage Fret Wire on their 1st electric guitars. They were the same rather short and kinda thin frets on Fender Guitars. In 1959, Gibson switch over to a Jumbo Fret (that is Jumbo by 1950/60 standards. Today they would be considered a medium-jumbo). As things moved on in to the 1960s, Gibson continued using these medium jumbo frets even though until today. A well-known term associated with Gibson starting in the 1970s is Fretless Wonder. This fret is so short that it barely pokes out of the fingerboard at all. This made the playability insanely fast for some and it left others struggling with bends and vibrato since they became more difficult with less fret. While only available for a short while, that style of fret has not come back into fashion yet, though you could feasibly lower any fret to those levels.
https://musicgalleryinc.com/blogs/matts-blog/the-history-of-the-fret-as-it-relates-to-guitar-and-bass

還好在 Jescar 台灣代理亞都樂器的協助下,順利的取得了對應的規格。

尾聲

對於 Gibson Les Paul 其實我一直都算是有在看有在聽有在摸,但對於 Fender 的愛太多,以至於沒有甚麼動力去寫文。 但也還好,台灣有這麼一個 Guitar Shop Taiwan, 一個即使我到了香港碰到初次碰面的同業,開口問我:「你們那個 Guitar Shop 是真的假的窩」而讓我回答起來都自豪的程度。好像台灣有他們就夠了,不需要任何隻字片語去告訴別人台灣有這麼大一群 Gibson 瘋子,而 Mason 更是其中陷的最深的那個。

這把琴我從初次碰到他,再到第一次、第二次的接觸,這次應該是第三次了,我的心態是沒有把他當作一把多麼名貴的樂器,但我知道這是一件文物,雖然不似那些百年、千年的古董,但在電吉他的史上他是一筆,同時也是許多人,包含我在內心中最完美的 Les Paul Model ,而能如此近距離的測量、研究觀察他的每個細節,我再次感謝 Mason ,也感謝表明喜歡欄目的讀者。

More Pics:https://guitarshoptaiwan.com/collections/collections/products/1955-gibson-les-paul-special-all-original

NSamLee

SN2 共同創作人, 經歷過 《VR-Zone 中文站》編輯、《三星學園》講師等,目前專職在吉他等樂器維修,偶爾寫些器材研究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