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Eastman Romeo 用力談!:超乎想像的吉他

有人問我,這兩年摸到最可怕的半空心吉他是什麼?大概是年份是60 Gibson ES吧? 但問我有什麼好的半空心吉他可以買?我想都不會想的告訴你: Eastman Romeo

寫在評測之前

權威吉他媒體 guitar.com 選了 Eastman 作為編輯推薦獎,同時也披露了不少關於 Romeo 的身世之謎,一解為何這把琴會這麼驚人,我用我的文字跟其他找到的資料作為翻譯,想看 Guitar .com 評測以及原文的也可以看看:

https://guitar.com/review/electric-guitar/eastman-romeo-review/

Otto D’Ambrosio 作為加州當地一位資深吉他製琴師,自主流大品牌離職後,便開始了私人爵士吉他定製的服務,後來 Eastman 開始開拓瘋狂吉他領域,不但收編了 Bourgeois Guitars 同時也把 Otto 延攬了進來,特別在電吉他這塊, Eastman 可以說是從 SB59 的口碑豐收後,就沒有停止,也讓 Eastman 更對電吉他產品充滿信心,於是….得到集團資源的 Otto 先生大膽的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一把 Telecaster 擁有爵士吉他(Archtop guitar)的靈魂,到底聽起來跟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Romeo R&D 經歷了近兩年,而從一開始, Otto 就訂了以下條件:吉他必須要輕量、回饋性強,而且必須有良好的重量平衡,高把位則是盡量的深切,同時身體不能太龐大。

「一開始的樣本,側背板其實是楓木單板的,但結果是音色變的太薄太亮」Otto補充道:「我們最後決定試試看桃花心木合板,結果得到了一個充滿嗓音又紮實的音色。然後特製的 Lollar Imperial 拾音器也給讓這半空心的音色更增添色彩。」

琴頸的部分,Eastman 選用的是特別輕量的楓木,這樣能有更強大的震動以及穩定性,而琴身除了上述的木材選用外, Romeo 扣除拾音器到琴橋位置有桃花心木塊,這把琴其實是把全空心琴,

那麼開始評測吧!

第一次遇到 Romeo 本人完全是一個刻意的意外,我真的太想看到他了,於是委託代理商奇想樂器的工作人員幫我找,初入眼簾又是那個熟悉的衝擊感:「這三小?這太扯了吧?」漂亮的雲杉木紋跟靜謐的烤漆,就像我當時苦等的 Eastman SB59一樣,看過很多大廠新琴其實會習慣於那種開箱的「感受套路」,久久之後這種滿是「新奇」、「好玩」夾雜的期待感大概只有 Kiesel Tom Anderson 之流才會存有吧?喔對,Ibanez AZ 第一次看到時那個期待感也是很強的!

把他抱起來,「怎麼那麼輕?」 對,我知道他是很空的半空心,我也知道 Eastman 的琴選料都會刻意找很輕的材質,但就是因為有這些前提我才更驚訝 Romeo 比我想像的更輕,更因為她經典的 Tele 造型,我得說他比我摸過的很多量產  Tele Thinline 更輕(元年超重就是了)。整把琴給予你的配重感也是獨特的,大部分琴身很輕的量產琴都會有琴頭偏重的傾象,但 Romeo 給你一個中心點「16格至上段拾音器」,這在於吉他設計上非常有深度,就像 Musicman 針對 Majesty 的輕量身體,索性將背帶扣的那根角一路往上長。很明顯的 Otto 是選擇將琴頸根部做了比較深度的插入琴身中,並且將琴頭極限內的縮到最小(我想,如過不是因為商標跟品牌識別度需要,他應該會恨不得做成經典品牌 Bass Collection 的琴頭造型

首先我很習慣看 Fret 收尾(下稱 Fretend )的工藝,許多標榜手工的大品牌,往往都在這塊上不如擺明量產的大牌,而 Eastman 在高階琴款上的 Fretend 修整我一直都很有愛, Romeo 也再度證明了 Eastman 真的是很強大,配上 Jescar 製品的 Fret 才有的金屬質感以及未染黑但高亮拋光的黑檀木指板 ,在這一步我完全忘記他是一把末端售價不足七萬的吉他。

琴頸是桃花心木外加一層硝基烤漆組成, Eastman 的在規格表上表示琴頸粗細是「 Traditional even “C”」,這大概是一個介於 Gibson 5960規格的琴頸,配上 12” 的指板弧度與 24.75 的有效弦長,熟悉 Gibson 的玩家都很快的上了手。

金屬件的部分, Eastman 依然很「偷懶」的直接用上了 Gotoh 的零件,使得玩家想改裝都會捨不得,琴橋組由 GE-101A GE-104B 組成,弦鈕是 SGS510Z-HAP….,你說看不懂嗎? 那簡單的說,這全部都是眾玩家們的「升級件」或稱 「改裝件」。

在空刷的部分,不用懷疑 Otto D’ambrosio 的設計理念下的產物,強大的震動感與延音,而高把位彈奏也不會單薄,特別的是!在國外諸家媒體的評測中也可以證實這種觀點,可以得證這並不是個例,也難怪, Romeo 從接單到拿到琴要等超過半年

拾音器的部分, Eastman 的高階電吉他/半空心電吉他從早期搭配 Kent Armstrong 到現在基本上都搭載 Seymour Duncan Antiquity Lollar 為主,基本上就是直接上「玩家」喜愛的改裝件,而不去使用大廠們偏好的基本型號,這是一番美意,但也對有「改改症」的人來說是難言之苦 其中 Eastman Lollar 在這幾年合作時,就搞出了一款特殊低出力版的 Imperial ,其中最有趣的是根據 Lollar 說法,他其實是一個中等出力架構下纏繞較少線圈數並且不論前後段全部都採用 Alnico 2 磁鐵,而這也是 Eastman 特製款與一般市售版 Low Wind Imperial 最大的差異。

插上音箱,還沒有遇過有人覺得他「不好聽」的,真的要說就是聲音太過文靜漂亮了,我看外媒的評測中在不插電項目時拿相同「半空心」架構的 1963 ES330 來做比較,剛好筆者手邊有一把70年的,也有幸從前輩那摸到一把1965的,仔細想想 Romeo 確實跟這倆琴很接近,而插上音箱後則會來到一個不同的狀態: 相較於老 Gibson 慢條斯理的高頻, Romeo 速度更準確更圓潤,低頻上 Romeo 的顆粒感更為顯性,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他的反應太年輕活潑了。 如果你期待 Romeo 在全音量、全Tone鈕下,能帶來許多上了年紀的ES特有的溫吞保守,那你會大失所望,這時候收點Tone鈕看看吧!

整體彈奏上這把琴配重良好,手感優異,整把吉他不會摸起來很陌生。琴體與琴頸的共振感跟回饋都很明顯、快速,特別是筆者在碰到 Romeo 前的幾個月,在港台間摸了不少神獸,本來覺得 Romeo 只會是「新商品」罷了,但沒想到一舉打開了不同的感受。

在講完這些之後,來看看 Ryan 吉他指南 的影片評測 ,跟實際的聲音吧!

Romeo 並不是一把「像誰」的作品,他雖然擁有相似於 Tele 的外框,但內在結構與 Tele Thinline 截然不同,更輕、更有空氣感;他內在結構與 ES330 相近,卻採用雲杉單板的面板以及更小的琴體,使得他的動態反應更大、更快;他整體外型語言像極了 Otto D’ambrosio 的爵士吉他作品,卻因為緊緻化而使得他操作起來極為親民好用。 我會說他的表現更像 Rickenbacker ,但聲音跟操作介面更為單純熟悉, Romeo 可以說是在筆者摸了一票 ES 家族以及正年代 Thinline 後,立刻給了一棒告訴我:「來,試試看更簡單(不論取得的價格或是彈奏方面)而且聲音超乎水準的半空心吉他!」

這麼棒的吉他沒有缺點嗎?

首先, Eastman 的作品不論多高階都是產自 China ,這對於吉他來說是許多玩家在乎的一個檻,而另一個問題則在於高把位上,他的高把位更像是 ES100 系的彈奏感,而不是 ES300 系甚至是一把 Telecaster 但整體來說, Eastman Romeo 真的不愧是國外許多評測媒體一致好評的作品,推薦給各位讀者,去試試看吧!  

台灣總代理:奇想樂器

NSamLee

SN2 共同創作人, 經歷過 《VR-Zone 中文站》編輯、《三星學園》講師等,目前專職在吉他等樂器維修,偶爾寫些器材研究類文章。